天水市四举措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文化强国天水实践的优先位置来抓,立足新发展阶段,大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以文化新动能助推天水高质量发展,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扩大,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日渐凸显。

  强基础补短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美术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91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升级达标,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三馆新馆建设稳步推进,秦州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全市文化名片和网红打卡地,张家川图书馆改扩建项目预计年内完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天水市数字文化馆和七个县区文化馆公共文化云平台全面建成,全面加强馆藏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完成《保安志略》《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的数字化和仿制工作;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活动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红色经典诵读、传统古籍晒书等惠民活动,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乡村振兴 文化赋能”描绘美丽乡村——天水写生作品展暨《习近平用典》百米长卷书写活动、“走近古籍典藏 弘扬伏羲文化——天水市图书馆珍藏古籍特展”晒书活动;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品牌选树培育,围绕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汇演、书画交流展、非遗展演等文化活动,培育擦亮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武山旋鼓舞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天水市文化市场执法部门被评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建设先进集体。

  抓项目延链条,文化产业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坚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深度挖掘天水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机制,丰富产品供给,培育多元文旅产品。重点建设项目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完成投资11亿元,已基本完工,计划近期投入运营;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三馆项目共完成投资4.638亿元;伏羲庙景区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投资0.999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23年推出69个文旅重点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大会上集中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7.4亿元,其中秦州区青鸾秘境原乡文旅休闲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连续多年举办天水市文创旅游商品大赛暨展示展销活动,将比赛、展览、销售环节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展示天水市“五大文化”特色内涵,推动全市文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文旅及相关企业达600多家,专门从事文创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单位80多家,产品达100多个大类近2000种,特色鲜明、产品丰富的文创旅游商品链条正在逐步形成。

  创精品展特色,文艺创作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坚持立足地域特色,打造艺术精品,弘扬五大文化,讲好天水故事。创排《大秦文公》《天一生水》《村上春秋》《激流飞渡》《陇上铁汉》《洞天仙歌》《轩辕大帝》等一批较高艺术水准的大型舞台优秀剧目;借助“春绿陇原”文艺展演等艺术交流平台,乘势而上,重点发力,在兰州音乐厅精彩上演品牌剧目《一画开天》,持续擦亮天水特色文艺品牌;恢复移植《谢瑶环》《春江月》《五女拜寿》等百余部优秀传统剧目和《挂画》《踏雪》《失子惊风》等200余出折子戏。创排《家》《村长开会》《幸福柳》《春暖花开》《梅香怡人》《买牛》《懒汉脱贫》《惠风劲吹夏家湾》等一大批接地气的小戏小品,其中,独角戏《村长开会》已累计演出200余场,入围并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第十九届群星奖戏剧类决赛;大型秦腔现代剧《官泉人家》在张川县成功上演,并将作为张家川70周年县庆迎宾剧目;推出《说伏羲》《羲皇故里》《东方微笑》等一批歌唱天水、礼赞天水的优秀歌曲;编排《麦积神韵》《在你伟大的怀抱》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舞蹈,有力推动全市艺术精品创作。麦积山成功申报为“全省艺术创作与研究基地”。

  重保护促转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力推进。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推进。印发了《天水市“十四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天水市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文物保护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撑;加强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完成了1344处一般文物点、革命文物基础信息录入;大力推进文物保护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启动了汪氏民居、大地湾F901遗址环境整治、F901遗址展厅提升等项目,34个在建文保项目完成投资7313万元,大地湾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成功申报为甘肃省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十四五”储备项目;积极推动文物活起来,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举办临展、开展社会教育、“四进”等各类活动2741场次,参观人数1033万人次,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178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力度,目前,天水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50项、市级180项、县级550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9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78人、县级非遗传承人948人,非遗传习所70个、传承基地15个、非遗陈列馆3个、乡村记忆馆20个、农耕记忆馆2个、县级文化交流中心1个、省级非遗工坊10家,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逐步建立;积极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讲好天水非遗故事,组织参加国家及省内外“非遗过大年”“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购物节”,以及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和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280余次,成功举办“千山万水 就爱天水——天水市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结合非遗大集,让老百姓领略非遗魅力,乐购非遗好物。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