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布《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
为规范青海省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促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整体提升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助力青海省旅游业提质升级,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的制定,依据国家层面对智慧旅游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总结并借鉴了省内外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经验,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引领,紧扣青海省旅游景区建设和智慧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方向性、引导性要求,在技术和方法上努力实现创新和突破。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考虑、基础配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行政区域内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766 旅游业基础术语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46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LB/T 019 旅游目的地信息分类与描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旅游景区
依托旅游吸引物提供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文化娱乐和科普教育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3.2
智慧旅游
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智慧应用、装备,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从而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
3.3
智慧旅游景区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构建管理、服务、营销、安全的旅游信息系统,提升景区智能化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满足游客不断提升的便利需求和智能体验的旅游景区。
4 总体考虑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a)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b) 编制相应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专项规划,并与上位规划有效衔接;
c) 适当考虑采用与智慧景区建设适配的国产化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国产中间件等;
d) 采用的技术具备先进性和适用性,设备为先进和成熟的产品;
e) 信息安全达到 GB/T 22239-2019 第 7 章规定的第二级及以上安全要求,核心应用及数据防护达
到 GB/T 22239-2019 第 8 章规定的第三级安全要求;
f) 平台保证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g) 数据资源实现与省、市州、县(市、区、行委)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共享;
h) 有智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或专(兼)职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专(兼)职管理人员熟悉文化旅游业务以及智慧系统管理业务;
i) 对配套设施、软件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并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
5 基础配套
5.1 机房
机房建设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根据景区规模、信息化建设需求,采用自建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合理配置机房;
b) 景区自建机房,建筑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他建筑合用,机房建设和装修符合 GB 50174、GB 50314、GB 50462 的规定,线缆建设符合 GB 50311 的规定;
c) 配置与景区智慧应用相适宜的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数据及网络防护设备等;
d) 可采用托管的方式运营机房。
5.2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需考虑以下因素:
a) 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前端摄像机设备、视频显示设备、控制键盘、视频存储设备和辅助类设备,摄像头采集点全覆盖游客可达区域;
b) 配置覆盖全景区的公共广播系统,主要包括调音台、IP 广播系统服务器、IP 语音话筒、一体化网络音频解码音响等;
c) 配置信息发布系统,包括视频交换、视频通讯及其他数据、语音服务的智能终端和监视器等视
音频采集、播放、显示设备,与核心服务器等信息发布管理设备;
d) 配置智慧停车系统,包括电动挡车器、出入口视频设备、车辆检测器、出入口控制终端设备、地磁检测器、地磁管理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Web 服务器;
e) 配置票务闸机系统,包括检票设备、售票电脑、接入网交换机、服务器等;
f) 配置智慧厕所系统,包括厕所引导图显示屏、求助警铃、评价器、除臭/杀菌机、人体红外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等;
g) 配置安全保障系统,包括求助警铃、烟雾监测仪、报警警灯等;
h) 配置其他智慧服务系统,如:无人商店、无人清扫车、智能餐厅、智能水电桩、智能垃圾箱、智能路灯等设施。
5.3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所有运营商均能平等接入;
b) 网络建设内容包括光纤、无线网络、物联感知网、5G 专网;
c) 景区游客可达范围内,4G 及以上移动网络全覆盖,并满足客流峰值所需稳定的通信信号;
d) 在景区入口、游客中心、各景点游客聚集区和景区重点区域向游客提供免费开放的 WIFI 网络服务;
e) 为景区办公、入驻企业、区内居民预留宽带网络接口。
5.4 物联感知层
5.4.1 感知设备
感知设备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实现对智慧旅游景区各个单元全面感知和识别,信息的获取和收集;
b) 具有网络接入功能,实现感知数据传送到上层网络;
c) 拥有身份感知设备,包含身份识别标签、传感器、读写设备等;
d) 拥有位置感知设备,具备被感知单元地理位置的跟踪和追溯功能;
e) 拥有环境感知设备,具备采集环境状态信息和环境污染信息的能力;
f) 拥有安全感知设备,具备采集客流信息、建筑安全性、河流流量、积水深度、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等涉及景区安全信息的能力;
g) 拥有设施感知设备,具备采集水管、供电线路、电梯、机器设备、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设备的运行信息能力;
h) 采用其他智慧旅游景区相关的感知设备,从而获取对上级应用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5.4.2 执行设备
执行设备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实现用户对景区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进行智慧管理和控制的功能;
b) 可进行远程的设置和执行;
c) 拥有安全执行设备,具备对景区涉及安全的情况进行控制的能力,如自动灭火喷淋装置、自动水阀、自动燃气阀、路灯控制开关等;
d) 拥有通知警告设备,具备通知和警告管理者或使用者的能力,如声音报警器、危险指示灯等;
e) 拥有环境控制设备,具备对景区整体或局部环境进行控制的能力,如:空气过滤器、加湿除湿器等;
f) 拥有对景区各个组成元素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其他执行设备。
5.5 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设需考虑以下因素:
DB63/T 2119—2023
a) 采用租赁云服务或自建的方式,建设主流数据库;
b) 结合景区实际,建立规范的数据库,信息分类和描述符合 LB/T 019 的规定,旅游业基础术语符合 GB/T 16766 的规定;
c) 配置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营销数据库等;
d) 数据接口方式采用 API 开放接口,支持各类数据源的接入和采集;
e) 具备数据传输安全摘要功能。
5.6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数据共享交换是体现智慧旅游景区云计算及其服务能力的核心层,为智慧旅游景区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统一接口等功能单元。
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数据交换单元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汇集与分类、数据抽取与数据推送等功能模块;
b) 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模块;
c) 数据服务单元包括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功能模块;
d) 支撑平台单元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菜单管理和接口服务等功能模块;
e) 统一接口单元实现安全性、开放性、可管理性和可移植性等。
6 智慧服务
6.1 门票服务
门票服务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提供线上预订、线上支付等服务;
b) 提供支持电子门票、二代身份证等电子凭证检票服务;
c) 运用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公众号、小程序、移动 APP、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建设票务分时预约预订模块。
6.2 自助导游
自助导游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提供基于专门设备或移动终端的导游导览服务,同时能够为游客提供包括中、英文的多语种语音讲解服务;
b) 具备精准定位智慧语音讲解的景区导游导览、导航、路径规划功能;
c) 提供产品查询、景点介绍、旅游资讯查询等服务;
d) 实现旅游景区信息、交通信息、气象信息、服务设施信息等信息智能查询;
e) 根据游客位置显示附近公共卫生间、租车点、客车点、停车场、充电桩、维修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信息,并提供基于游客移动端导航。
6.3 线上游览
线上游览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建设数字景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 度实景照片、慢直播或视频等技术,实现线上旅游服务;
b) 可在包括 PC 端、移动端等平台体验线上旅游服务。
6.4 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宜运用AR、VR、MR、裸眼3D、4D/5D、全息投影等技术,结合环绕式音响、高清立体显示等设备,打造虚拟场景、多维展陈等产品。
6.5 门户网站和公众号
门户网站和公众号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建设有独立域名、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景区门户网站和公众号;
b) 配置中文、英文语言供游客选择;
c) 提供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活动预告、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交通导航、景区推介、景区服务电话及虚拟体验等服务;
d) 梳理景区旅游信息资源,做好线上内容推送;
e) 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电子地图展示景区全景图、景区景点位置、商铺位置、公共服务
设施位置等。
6.6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建立虚拟信息发布系统;
b) 实现多个渠道的信息发布集成,使信息达到一次发布、多方显示效果;
c) 在景区主要景点及出入口设立电子公告栏或触摸屏多媒体终端机发布信息;
d) 发布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景区基本信息、游览注意事项、活动预告、旅游线路推荐、安全管理规定、交通信息、气象信息、实时承载量等。
6.7 呼叫服务
呼叫服务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景区内各节点公示服务电话,服务电话可直通旅游呼叫中心;
b) 建立具备拥有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自动呼叫分配系统,并支持呼入和呼出的旅游呼叫中心;
c) 传统和现代 AI 相联通。
6.8 线上售后
线上售后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建立具备游客自主操作性强、状态更新及时,并与景区智慧营销系统数据同步的线上售后及信息反馈系统;
b) 提供自助退票退款、预约改签等服务。
6.9 旅游投诉
实现对游客咨询及投诉的快速响应、状态跟踪、归类分析整理等。
7 智慧管理
7.1 综合管控(指挥)中心
综合管控(指挥)中心需考虑以下因素:
a) 设有综合管控中心,实现各系统的汇集、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功能;
b) 具备对景区内部人员、交通工具的指挥调度及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功能;
c) 满足上级文旅管理机构的直接应急调度指挥需求;
d) 实现对监控终端的远程控制,并与管理部门实现实时对接;
e) 设置智慧交通系统,实现景区交通工具的卫星定位、运营状态与道路交通状况的可视化管理;
f) 通过物联网、视频监控、感应开关等技术实现对景区照明灯具、电梯、空调等耗能设备设施的智能节能管理。
7.2 安全防范管理
7.2.1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需考虑以下因素:
a) 设有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景区的全域监控;
b) 在景区出入口、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重点安防区域安装高清网络数字监控设
备,清晰度不低于 720P;
c) 支持视频监控录像的检索和拷贝,可自定义录像条件,录像数据存储保留时间不少于 15 天;
d) 采用文字、声音等方式及时提醒景区管理人员查看系统探测到的报警事件;
e) 实现视频监控图像在大屏、计算机显示与调看,支持切换、记录、回放操作。
7.2.2 客流管理
客流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实现游客总量的实时统计、上报、数据发布功能;
b) 对游客滞留热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
c) 具有景区最大承载力核算功能和景区拥挤程度预测功能;
d) 具备游客限量预约、错峰预约功能,实现对景区客流密度的管理;
e) 运用 5G、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生物识别等技术,通过视频监控、传感设备等获取特定区域即时人流密度和流向流速等数据,依托游客流量大数据平台,自动比对区域游客最大承载量,动态预测拥堵区域和时段,实时发布游客流量预警信息。
7.2.3 交通工具管理
交通工具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建立游客和景区内部交通工具识别统计分析系统;
b) 建立景区停车场的泊车量统计系统。
7.2.4 防火防灾监控
防火防灾监控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具有有效的火灾防范和自动报警机制。建设有专门的森林、草原火灾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监控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险情并同时指挥调度,系统具备最高温自动追踪、自动设定温度报警值等功能;
b) 对于悬崖等危险地段应设置电子感应器,一旦有人进入危险地段就能提示游客退回安全区域,同时综合管控中心警报器响起;
c) 具有有效的自然灾害(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异常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防范和自动报警机制,利用视频监控等技术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险情并同时指挥调度。
7.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警需考虑以下因素:
a) 监控和分析景区出入口、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的消毒、防疫检查、环境卫生清洁及清理垃圾的情况,发出预警;
b) 运用大数据检索和网络预订平台数据,设定接待上限,实现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跟踪。
7.3 智慧办公
智慧办公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实现与管控中心、数据中心及景区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对接;
b) 拥有明确的权限等级;
c) 设有视频会议系统,保证画质清晰、语音清楚、界面流畅;
d) 在办公环境组建内部局域网;
e) 实现考勤管理、公文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即时通信、投诉管理等方面的办公自动化;
f) 实现办公系统与移动端的同步使用。
7.4 资源管理
7.4.1 数据资源管理
数据资源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对景区票务数据、客流数据、公共服务数据、旅游消费数据、应急管理数据、游客画像数据、风评舆情等数据进行安全存储,推动景区数据资产化管理;
b) 通过整合、关联景区票务数据、客流数据、公共服务数据、旅游消费数据、应急管理数据、游客画像数据、风评舆情等数据,推动实现景区营销智慧化,并通过数据辅助决策实现景区对旅游产品的针对性改进。
7.4.2 文物监测
文物监测保护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对景区内文物实时监测;
b) 采用仪器测量、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
集反应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对象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7.5 无人智能化管理
无人智能化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
a) 通过视频监控、电子门禁、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偏远景点、高寒高海拔景点的远程无人智能化管理;
b) 通过视频监控、电子门禁、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设备的无人智能化管理;
c) 使用自动贩卖机、智能机器人、自助点餐、无人驾驶观光车、无人售货车、无人清扫车等技术,实现景区部分要素的无人智能化管理。
7.6 巡护管理
巡护管理需考虑以下因素:
a) 运用遥感、卫星通信、GIS、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综合、全面、立体的巡护防护数据采集、处理机制;
b) 设置巡护管护监测信息化平台,在自然保护地利用智能化管护巡护和人类干扰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化监测和异常自动报警。
8 智慧营销
8.1 直销系统
直销系统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提供多渠道旅游产品销售;
b) 实现旅游产品的线上展示、预订、支付、评价;
c) 具备会员管理、产品信息管理、社交等功能。
8.2 分销系统
分销系统需考虑以下因素:
a) 提供旅游分销平台,实现与 OTA、旅行社、社群等渠道的系统对接;
b) 具备旅游产品管理、分销商管理、二级分销管理、授权管理、结算管理、精准推送等功能;
c) 满足景区统一数据归集、统一核销、多渠道清分结算需求。
8.3 宣传推广
宣传推广需考虑以下因素:
a) 开展公共媒体、自媒体、OTA 等多渠道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
b) 通过软文、短视频、活动直播等形式满足景区立体化、集约化宣传推广需求;
c) 在景区网络宣传推广中有机植入全省统一文旅口号、旅游形象等。
随便看看
- 2022-01-24我国推进依法治旅
- 2022-02-13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 政策解读
- 2021-11-26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优势
- 2021-11-15智慧景区建设方案:大气资源保护系统
- 2021-12-01香港旅游景点排行榜前十名 香港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