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演艺,不文旅:文旅的竞争赛道正在悄然转变

  无演艺,不文旅,正在成为旅游景区行业发展共识,文旅的市场竞争也正在悄然转变赛道。从“看山是山”的传统景区到新兴文旅综合体,从音乐节到实景剧,从数字虚拟到国潮互动,演艺已不仅是文旅产业的加分项,更成为提振消费场景、激活文化价值的核心引擎。2025年,这一趋势进一步深化,文旅竞争赛道已从单一景观展示转向以演艺为载体的多维体验升级,一场围绕沉浸感的产业变革正在构建文旅新生态。

image.png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观演人次突破1.7亿。文旅演艺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市场对“活态文化”的强烈需求,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渴望在互动中感受文化肌理,在参与中完成自我表达和精神共鸣。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25年文旅演艺市场开发有点像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市场潜力巨大,只不过与房地产不同的是,文旅演艺更需要思想、文化、创意和情绪叙事。

  以上海武康路、安福路们为代表的新式街区,构建了一个城市新烟火气的理想生活图景,环境优美且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属性的居住区,有烟火气的菜场、杂货铺等必要的社区商业。这样的街区已经不单是一种简单的商业综合形态,更是一个社交场域、一个舒压空间、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个城市的地标。

  微风市集摆脱传统菜市场喧闹、凌乱、拥挤的标签,而是全力营造出了全新的菜市场概念。微风市集可以说是菜市场的升级,体现的不同于传统超市的生活场景,是一个有生活温度的有趣空间,打造“生鲜+体验+新零售”的全新业态组合。

image.png

  2022年,“小红闲”一词在新媒体上悄然“走红”。“小红闲”利用自身的场景营造优势,成为新一代“吸客留客”的利器,也是当下集聚人气、带动区域发展的不二法宝。在以精细化运营为主的时代,具有体量小、网红感和闲适度三大特征的“小红闲”概念应运而生。“小红闲”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集中注意力于打造“精”和“美”,让小体量的文旅项目也能体释放巨大的能量。这类项目通常具有独特的鲜明主题,并据此进行全面的场景设计和布局,通过打造多个打卡点和口碑产品,满足年轻人喜欢“种草”“拔草”的心理。

  同时,“小红闲”对于场景氛围的营造十分讲究,他们不追求高坪效运用,而是更注重在游客进入项目后的舒适感。通过营造一个闲适的环境,弱化时间流逝带来的焦虑感,让人们以更轻松、愉悦的心情留在这里。“小红闲”的项目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线下的社交需求,也能满足消费者线上社交平台的分享欲望,将打卡拍摄大片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分享,从而获得快速出圈的效应。上海市静安新晋艺术地标——M+马利创意园的前身是上海美术颜料厂,如今变身为一个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打卡的微型艺术街区。园区内最具特色的就是由幸福集荟和马利画材首次跨界联合打造的“以色彩主义为概念”的集合体验店——mamǎfufú超级百货,得名于幸福集荟的“福”和马利的“马”,旨在把马利的品牌符号和文化价值持续传递给城市和年轻一代。

  Mamǎfufú将“小红闲”这一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整体的场景风格,对于色彩的灵活运用,还是互动体验的内容和品牌首店引入,都创造了极高的出片效果,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Mamǎfufú超级百货是一个跨界联合的潮流文创空间,占据了M+马利位置最好的沿街二楼,无论室外的墙体,还是室内的布置,均大面积运用了极具张力的红黄蓝三原色,将“马利”这个百年颜料品牌的“色彩主义”贯穿于整体空间设计中。1000㎡的空间内营造了8个主题区域,设置马利趣味工厂、马利画材、POP-UP Market、色彩理想国、灵感书集、色彩生活集市、色彩沙龙等主题区域,涵盖艺术展览、手工工作室、画材、图书、生活家居、艺术衍生、服装零售等多种业态内容。

  其实,“无演艺,不文旅”的背后,是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向文化艺术主导的“体验消费”的深刻转型。做一台文旅演艺容易,但要真正做好,做成能够长期流传持续盈利的文化精品不容易,考验编导的艺术审美和整体策划能力,对整个文旅行业来说,演艺不再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重构空间、激活文化、连接情感的核心载体。在这场赛道升维的竞争中,谁能以演艺为支点撬动全域价值,谁就能在文旅新纪元中占据先机。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