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研究院创新人才“引育管用”新模式
安岳县是中国唐宋石窟最集中的县。安岳石窟是中国晚期石窟的高峰,在中国石窟寺中具有“上承龙门、下启大足”的重要地位。安岳石窟研究院成立以来,围绕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逐步构建起文物保护人才“引育管用”新模式。
(1)健全引才聚智新机制,让人才“引”得进。按照“前两年大批引、后两年重点引、长期专业引”的思路,壮大人才队伍力量,优化专业人才结构。2021以来,先后引进文物与博物、考古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16名,正加快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青年文物专家担任该院业务院长。建立安岳大足文物保护利用专家智库战略合作机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在安岳设置工作站,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安岳县设立教学与研究基地。
(2)健全孵化培育机制,让人才“学”得到。组织老文物工作者、本土专家通过集中学、现场教等方式,不定期对新引进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教学,加深新引进专业人员对安岳石窟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理解和领悟。2022年,安排2名专业人员参加云冈研究院、浙江大学组织的石窟寺考古、石窟数字化专业培训,组织全体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在安岳召开的全国石窟寺保护学术研讨会。2022年以来,联合大足开展川渝石窟保护研究现场交流会,联合同济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开展南方潮湿环境下砂岩石窟寺风化防治关键技术研讨会,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报道。景区售票系统
(3)健全保障服务机制,让人才“留”得住。发挥先进引领作用,注重选拔重用优秀人才。积极协助解决住房问题,落实探亲假制度,全力做好新引进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每位县级领导联系3名优秀人才。经常性开展联谊活动,定期开展慰问、座谈会、交心谈心等,及时了解并掌握人员现状和需求,营造拴心留人的优良环境,增强大家感情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4)健全管理使用机制,让人才“干”得好。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将3名宗教、历史、考古类专业研究生安排在文化研究岗位;将6名结构工程、文物与博物馆、测绘、分析化学、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安排在工程技术岗位,做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人岗相适。积极探索“以项目带人才”新思路,安排6名研究生参与卧佛院保护利用项目等19个工程项目建设,安排10名专业人才各负责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研究,尽可能将专业人才安排到文物保护项目上。鼓励通过撰写论文提升人才科研能力,组织申报8个科研课题,省文物局批准5个。(资阳市文旅局、安岳石窟研究院)
随便看看
- 2022-02-15云南美术馆第十二届扇面作品展将持续到3月13日
- 2021-12-12哈尔滨旅游攻略必去景点介绍
- 2022-03-02上海市徐汇区谋布NFT艺术品产业生态圈
- 2022-01-112021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5处未通过,44处通过
- 2021-11-17故宫的主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