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庆文旅要干10件大事
这个春节,重庆“留出一座桥”宠市民、宠游客再次出圈,让桥让路只为你!,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力推重庆实力“宠粉”!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后疫情时代中国人最想去的城市旅游目的地重庆位居第一。
搜狐旅游发布的2022年全国旅游城市品牌影响力,重庆排名全国第一……
今年重庆文旅将如何发展?有啥重点工作?
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今年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将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作为总抓手,力争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以上,还有10大行动计划,文旅君带你速看。
01、实施培育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行动计划
按照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建设定位,印发实施《重庆市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做靓都市旅游名片,加快都市旅游设施建设,建设旅游休闲街区。
加强高品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建设。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强红色景区管理。培育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旅游民宿精品化发展,创新乡村旅游业态。
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绿色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等发展,提升实景演艺项目品质。
02、实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的力度,深入开展文化服务进乡村,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一批乡村休闲旅游景点,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线路,开展一批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夯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03、实施智慧文旅建设行动计划
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加快推进数字文化、智慧旅游发展。推动完善文化旅游数据发布机制,提高文化旅游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水平。
积极推进成渝两地文化旅游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文献数字化、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文旅广电云建设,完成应急广播系统市级平台建设。
04、实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讲好巴蜀故事。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弘扬巴蜀文化时代价值,开展文化传播交流,加强文艺人才互动。
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创作一批反映巴蜀地区历史风貌和当代实践的优秀作品。创新文化演艺形式,推动两地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05、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深入实施川渝阅读“一卡通”工程,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培育“成渝地·巴蜀情”文化活动品牌,持续开展“阅读之星”“乡村村晚”“舞动山城国际街舞大赛”等市级重点群文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工作。探索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铁旅游专列。
06、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计划
推进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重点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三峡文物保护利用、石窟寺保护利用三大工程和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启动建设红军长征纪念馆,实施两江四岸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07、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统筹推动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实施文化旅游创新改革,开展市外专题招商,对新成为上市挂牌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规上(限上)企业实施奖励。
完成新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推荐,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和企业培育。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落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开展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
08、实施文化交流与宣传推广行动计划
共同打造川渝一体化宣传推广平台,联合拓展境内外文化旅游市场。深度融入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合作”“欢乐春节”“美好中国(华)”等机制平台,充分发挥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作用,深化实施巴蜀“百媒推广行动”,启动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
整合搭建巴蜀文旅国际外宣矩阵,着力提升对外文化旅游交流传播能力。采取“文旅+经贸”“文旅+教育”等融合推广模式,积极开展文旅经贸沙龙、人才培训等系列跨境交流活动,持续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举办第三届中国温泉产业博览会,扩大重庆温泉影响力。持续提升“最宠游客城市”品牌感召力,扩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品牌美誉度。
09、实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发展行动计划
加强巴蜀地区媒体平台的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形成宣传推广合力。
加强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播,精心打造“成渝双城记”内容专区,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国际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壮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流宣传阵地,推动“全市一网”整合发展。
完善安全播出制度,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保障工作。
10、实施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健全完善川渝两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争取设立“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动“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推动川渝两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共建,打造成为川渝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品牌。
不断推动“双城”文化和旅游业态、品牌、市场、服务、交流推广深度融合,筹划办好中国武陵文旅峰会。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资源、资产整合力度,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机制,推进支出标准化建设。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进一步规范营业性演出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繁荣发展。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随便看看
- 2022-01-11“游云南”携2022款旅游产品上线,打造游云南旅游年货市集
- 2021-11-15智慧景区建设:森林防火系统方案
- 2022-03-07云南代表委员热议文旅行业如何“危”中寻“机”
- 2021-12-13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文化吸睛 传播网红口碑
- 2022-03-09衡阳4a景点大全 衡阳4A景区有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