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人与其选择等待,等待被“输血”不如自救
文旅人与其选择等待,等待被“输血”,不如把疫情当作磨炼、新生的机会,探索发掘自生动力。可以看到有些景区,已经在一边承受伤痛,一边又坚毅地拿起武器,展开花式自救。
为新目标客群优化营销模式
短视频和直播,可以给网友“场景化”的感受,通过线上互动产生黏性,为项目带来更高转化率和长期价值。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基于抖音平台开展的生活服务业务合作门店超过70万家,服务门店所在的城市覆盖了全国一半以上。
如果说疫情之前,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用好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玩花样,那现在,更要思考如何与已有的粉丝客群产生更强的链接。电子票务系统
位于成都的漫花庄园景区,原本客群主体是中老年游客。由于抖音的活跃用户大多为年轻人,漫花庄园也开始向年轻化转型,尽可能通过抖音内容来提高支付GMV(商品交易总额)。
漫花庄园先首先调整了花卉品类,继而推出樱花节、玫瑰花等,明显更受年轻人偏爱的节庆活动。通过直播、邀请达人拍摄等形式给景区带来明显的流量增长,在类似#成都醉美樱花季#等热点发酵期间,漫花庄园的POI访问及收藏数均呈上升趋势,整体较热点发酵前提升5倍以上。
为了持续调整客群年龄结构,漫花庄园又继续在抖音生活服务平台上线团购,针对年轻客群增设了闺蜜票、情侣票等套票形式。上线一个月间,交出了销售5000张的优异成绩单。
为了活下去,先主动走出去
疫情防控以来,时不时的“停摆”管理,让景区们面临的不仅是游客缺失,更大的问题是平衡运维成本。在严峻的生存形势下,节流固然重要,但如何开源更加急迫。
【让产品走出去】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是一个农林产业园,园区中打造了一片农产品坊区,有粉丝坊、牛肉酱坊、腌腊坊、酒坊等,采用“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形式运转,疫情之前以向游客销售特色农产品为生。
疫情原因各个商家被迫停工,景区方与商家们商议,主动将农产品卖到消费者手里。他们尝试向所在地周边商超、企事业单位食堂、餐厅等上门推销。由于产品原料来自园区,产量不大,物美价廉,加上政府鼓励引导,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短短几个月,农产品坊区销售额大涨,同比增加121.38万元,帮景区和商家们高效“回了一波血”。
【让特色走出去】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还尝试对园区内淡水珍珠养殖场进行二次开发,让赋闲的景区工作人员变身珍珠饰品加工厂工人。一边将珍珠库存源源不断变成珍珠饰品,一边让有潜质的员工担当直播带货小网红,开启线上销售渠道。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的“三个走出去”,帮助景区在没有游客的情况下,维持日常运营,开拓新的模式,坚强地走出阴霾。
【让员工走出去】
之后,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又动员景区常备的工程队,在游客量稀少的阶段,集合队伍,帮助其他有需要的景区做工程建设和维修服务。去年,景区工程队接了户外萌宠乐园等多个项目,工程收入550万元。今年一季度工程队营收达到104万元,成为文化园的新创收点。
随便看看
- 2021-12-18智慧景区建设的好处
- 2021-12-21文旅企业从重规模向重效益、重广告向重私域转变
- 2021-12-22沉浸式旅游项目真的是景区的救命稻草吗
- 2021-12-21山东博山创意导入现代业态,规划设计提升土地价值
- 2022-03-07江门鹤山市景区完善疫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