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红色旅游焕发新魅力
今年春节假期,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全国各地的游客怀着对新年的期许,通过多种方式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红军长征的故事令人感动,红色文化的科技表达让人震撼。在贵阳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内,革命先烈的名字和面孔汇聚在全息影像构建的时空中。春节期间,5万人次参观者通过馆内以“艺术+科技”为媒介的全域行浸数字演艺,感悟红色精神。电子票务系统
南昌八一广场上,人流如织。来自各地的人们在辞旧迎新的时节,前来缅怀、致敬英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一组组珍藏文物、一张张老照片,再现了当年的波澜壮阔。据统计,春节假期,超过11万人次参观者在纪念馆久久驻足,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随着吉林省文旅热度持续攀升,今年春节假期,长影旧址博物馆接待游客量远超往年,达3.6万人次。为了更好地迎接游客,博物馆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一方面,打破传统、静态的游览模式,将沉浸式话剧引入参观动线,打造博物馆“沉浸式游览”体验,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感受电影的魅力;另一方面,首次尝试“春节不打烊”,并将开放时间延长至10个小时。
辽沈战役纪念馆举办了“辽沈红”遇上“中国年”、寻龙记等“辽沈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日“活”起来,让红色文化“热”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8天的假期里,辽沈战役纪念馆及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等分支机构共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次,近5000人次参与各类社教活动。景区售票管理系统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红色旅游热潮的兴起,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社会对革命传统教育的需求。
春节期间,各大红色旅游基地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专题展览,让游客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迎接新春、感悟使命。北京颐和园推出“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向游客讲述颐和园作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重要落脚点的光辉历史。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以“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为主题,多层次、多视角地展现广州革命历史。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推出“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图片展”,以编年体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宁夏革命历史。
为了让参观者能通过复合型体验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推出了“北疆辞旧岁·龙年启新程”——“红色兴安”剧情游戏,将参观纪念馆与“剧本杀”游戏融合。
红色旅游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嘉兴南湖景区以“船游嘉兴·南湖年味”为主题,推出了“新春游园会”“新春花月夜”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年俗活动,精致大方的非遗文创、沉浸式的汉服巡游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临沂红嫂家乡旅游区积极响应“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回乡村过年活动,结合景区实际,举办了“常山古村过大年”新春贺年会系列活动,打造了乡村节庆习俗游、红色文化体验游、非遗体验游等特色产品。在《沂蒙四季》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红色情景剧演出贯穿春节假期,让游客沉浸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许多红色纪念地融合传统文化活动,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激发出游热情。例如,中共一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春节系列活动之龙年拓印“福”字活动,游客在参观游览后,可以将亲手制作的富含龙元素的“福”字带回家。
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红色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各地红色场馆及景区坚持从年轻人视角出发,在保持红色底色的同时,通过智慧化、数字化手段,让红色故事的传播方式实现从静态、单一向动态、多元的转变,持续焕发红色旅游魅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春节期间,北大红楼为到馆观众送上由北大红楼新青年志愿者书写的“福”字和甲骨文“福”“龙”,让观众在百年红楼感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北大红楼“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持续向公众开放。为更好地吸引“Z世代”,展览将《新青年》上的文章电子化,还通过实景探测、720度扫描以及三维建模,对北大红楼楼体外立面、楼体外景、楼内空间以及全部展厅进行了实景扫描和数字复刻,对重点文物展品进行了单独数据采集,配以专业讲解,以全景式展现、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观众的体验感。
近年来,不少红色旅游景区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动画、AR、VR、全息等新技术,让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随便看看
- 2022-07-26天津美术馆全新公共教育活动以“湖风墨韵”为主题
- 2022-06-27济宁景区有哪些景点,济宁旅游必打卡景点推荐
- 2022-07-18衡阳电子票务管理解决景区智慧化建设
- 2022-06-03智慧景区资源整合难,旅游景区票务管理系统来帮您解决
- 2022-07-14如何景区自助售取票系统让景区防疫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