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0-1230 软件试用
十年景区行业实战经验  易景通,更懂景区的服务商
软件试用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西省革命老区的人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长期驻扎地,太行精神深植于这片热土。近年来,武乡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实施红色资源运用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成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村,让老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让太行精神代代相传,武乡县梳理各类红色革命旧址,制定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线三区”架构,即纵贯武乡东部的红色旅游线,以八路军总司令部王家峪村旧址为中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核心区、以八路军总部百团大战指挥部砖壁旧址为中心的革命文物密集区和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区。智能电子票务管理软件

通过红色旅游专线公路提升利用,武乡县整合乡村片区沿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实现武乡县红色资源的串联展示。

另一方面,武乡县不断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比如,打造以游客参与体验为重点的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出红色主题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再现了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历史画卷。同时,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等新业态,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下北漳村、砖壁村、王家峪村、李峪村……一个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落纷纷行动起来,提升乡村配套服务设施,开发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特色红色旅游产品,让武乡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李峪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地雷大王”王来法的家乡,是个典型的农耕村。李峪村以魔术文化为引领,与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文化兴村、增收脱贫之路。经过组织培训,全村300多户几乎人人都会魔术,村民农忙时耕种、农闲时排演节目,村里专门建造了舞台剧场,组建了一支魔术演出队。演出队深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排演了情景剧《英雄的足迹》《地雷大王王来法》和红色实景剧《太行雷神》等红色剧目,打响了“魔术+红色”的旅游品牌,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旺”了这个小村子。微信公众号购票系统

在八路军总部曾驻扎的砖壁村、王家峪村,砖壁村党支部大力推动文旅融合,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杂粮店、特色手工艺精品店,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土特产,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2640元增加至如今的近9000元。王家峪村修建了乡村记忆馆、八路军大食堂、老式榨油坊等场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工艺品展销中心,手工粗布千层底老布鞋、“红星杨”挂坠等小商品和杂粮产品琳琅满目。村里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

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在下北漳村,喜爱文艺的村民组建了多个艺术团体,自编红色情景剧,为乡村振兴营造了活跃的文化氛围。依托“前方鲁艺”旧址等红色资源,下北漳村还打造了鲁艺文化风格的民宿50余间,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声有色的文艺、旅游活动,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进来。他们通过做演员、当老板等方式,参与到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中。

下关村村民任成堂在武乡县推出的红色实景剧中扮演一位老羊倌。每次演出,他和他的30多只羊“演员”要在剧场里的坡上坡下跑好多个来回,每年能跑出近1万元的演出收入。他说,借着红色旅游的火热劲儿,下关村60%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办得好的年收入达8万元。

今年5月,作为山西重大节庆活动之一,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武乡县开幕,举办了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山西红色文旅推介大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表示,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已举办十一届,成为长治乃至山西一张亮丽的红色文旅名片。

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如今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一代代武乡儿女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正谱写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红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未来,武乡将继续全力推动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把《在太行山上》再唱响!”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表示。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乡村旅游+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