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0-1230 软件试用
十年景区行业实战经验  易景通,更懂景区的服务商
软件试用

焕新长宁: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打造文化新地标

      不久前,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正式发布,由CREATER创邑一体化运营管理的愚园艺术生活街区成为上海唯一上榜的街区。殊荣背后是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风貌不断更新,长宁区这条著名的马路不仅越来越宜居,也早已成为吸引着中外甚至上海本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的网红地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长宁区在探索文旅融合的进程中,以文化赋能的形式为线下场景“引流”,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场景,助力经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吕巍教授认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热闹的客流:“客流越大的地方,成交的可能性就越高。”旅游景区售票管理系统

“文旅”与“非遗”之间的距离看似遥远,但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近年来在推进文旅融合,延伸文旅产业链供应链,助力长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仍然是有所作为。例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与合作的酒店合作开辟“非遗会客厅”,举办“玫瑰爱‘宁’”月份牌年画(非遗项目)共享体验活动,将独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月份牌与优秀历史建筑相融,并创新打造集展示、体验、销售、品牌孵化于一体的多元消费空间,也让参与“文化之旅”的市民对非遗认知有了新感触。传承市级非遗项目牡丹嫁接技艺,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与中山公园“兆丰印记”空间合作,通过展览展示、手作互动、技艺传习等活动为游客提供生活美学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推动非遗项目蛋雕进入上海动物园,常设蛋雕艺术馆展陈空间,售卖各类“蛋”文化文创产品,并开发“蛋”主题的考察研学课程。此外,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还围绕传统节庆推出海派特色与时尚潮流互相交融的系列活动,将非遗活动、民俗行街等办进了商圈,有效推广了非遗和民俗文化,焕活商业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景区票务管理系统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文旅融合的要义,而“文化就在身边,旅行就在眼前”的口号,也正是长宁区文旅中心积极倡导的微旅行新理念。长宁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集聚区域之一,既有着丰富的建筑历史文化资源,又饱含都市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旅游文化景观。而长宁区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项目的创新探索中,通过将传统阅读与当下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群体热衷的文化潮流与活动方式相结合,提升阅读的兴趣。2013年起,长宁区图书馆推出了“城市文化微旅行”的城市阅读活动项目,举行了“寻找邬达克”“苏州河畔的城市记忆”“漫步滨江,探寻城市变化的印记”等主题微旅行活动。此后在“行走中的读书人”主题活动中,更是再次提升了阅读+文化旅行的内涵,在平面与实景之外,加上“文化历史传承”的“第四维度”,打造了一场“4D(维度)阅读”的文化之旅。活动以鲁迅、巴金、钱锺书、萧红、施蛰存、傅雷等现当代中国文坛大家遗留在上海的“衣食住行”等痕迹为线索,一方面走进他们的作品,另一方面则通过寻找、重新发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笔下描绘过的现实场景,实现“时光重现”,让上海这座城市在读者心目中变成一本立体的文学地理书。

由长宁文旅牵手春秋旅游打造的一辆穿着粉红色“外衣”,书写着“何以爱长宁”字样的微旅行双层巴士,行驶过长宁的街头巷尾,原本街区梧桐树的顶端突然离自己很近,那些逛过的小店换一个视角看竟有着不同的可爱,伴随着一路的琴声、歌声,路人纷纷驻足拍照的时候,文旅融合的方式又有了新的体验。将音乐、非遗、建筑可阅读串联在微旅行的行程里,把艺术赋能在城市微旅行中,既带来了市民对每一天生活着的空间的新鲜感,也感受到城市和他们之间因为文旅赋能而传递出来的温度。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标签: 焕新长宁
首页banner图

随便看看

电话咨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1230

免费试用
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微信号:17873333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