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换新颜文化展活力,黄河古渡口正迎来新生
偏关,滔滔黄河和巍巍长城在此“牵手”。黄河入晋后的第一个古渡口——老牛湾古渡便在这里。站在渡口处,只见两岸层林尽染,一派生机。
为把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全县上下肩挑手扛,潜心“造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偏关加速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等项目,如今林地面积已达121.2万亩,绿化率达到了40%。
“黄河水来之不易,要精打细算用好。”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主任董曾武说,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实施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禹渡灌区灌溉面积已经扩大到54.6万多亩,增长接近一倍,灌区已有约10万亩农田使用了节水喷灌设备,走上了一条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道路。景区售票管理系统
“用上节水喷灌设备后,这一千多亩地,能节省60%的水,不仅成本下降了,产量也提高了,小麦和玉米每亩能增产200多斤。”当地种粮大户胡天妮兴奋地说。
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古渡周围,享受着黄河水滋养的人们早已不再一味索取,而是更加珍惜来自母亲河的馈赠。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山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新想法、新技术回到龙门村,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37岁的原高升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在他的参与下,村里建起了一个全自动操作和超低排放的焦化项目。绿色、智能成为龙门村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龙门村已形成煤焦化、精细炭黑、旅游、房地产等七大支柱产业,村集体资产达32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3.7万元。旅游景区售票管理系统
作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山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黄河文化挖掘和保护,出台《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夯实基础设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了老牛湾、西口、碛口古镇、壶口瀑布、永和乾坤湾等黄河古渡和景点,黄河文化魅力不断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对碛口古镇的历史建筑和古民居进行修缮和保护,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如今的碛口被誉为“活着的古镇”,镖局、当铺、货栈等古建在西市街边向世人诉说着古镇昔日的繁荣,驼帮文化在东市街全景展示。依托附近西湾村、李家山村、寨子山村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古镇还打造了民俗文化村、摄影写生艺术村和红色文化村。
随便看看
- 2022-06-04智慧景区拥抱人工智能
- 2022-07-04赤峰好玩的景区有哪些,最值得去的景点有哪些?
- 2022-07-03广州旅游景点推荐,广州自由行旅游攻略
- 2022-06-20旅游景区售票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景区游客实现精准化服务
- 2022-07-13如何实现景区现代化管理?旅游景点票务系统来实现